谷雨养生全攻略,牢记“1养2要3护4不宜”→时令节气与健康
谷雨春光晓,山川黛色青
4月20日
我们迎来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
谷雨
谷雨至,春已深。谷得雨而生也,谷雨时节,雨量增多,空气湿度大,气温回升速度也明显加快。
中医认为,湿为阴邪,易伤人体阳气,易伤气机及脾胃,造成脘腹胀满、胃口不佳、身体困重不爽、关节疼痛等情况。
此时养生,需注重健脾、祛湿、疏肝和保温。

春季阳气升发,整个春季,人们的肝火会逐渐旺盛,至谷雨时节达到最旺,所以此时仍需注意柔肝疏肝。推荐饮用菊花茶,选用菊花2-3朵,泡水喝。
春季容易出现春困、乏力等,或出现牙龈肿痛、口腔溃疡等上火表现,菊花茶可清肝降火,缓解春困。如有便秘,可加决明子10克清肝明目通便;如困倦明显,易头痛烦躁者,可加薄荷3克清肝降火除烦。
谷雨时节,气温变化较大,降雨增多。人们应注意避免冒雨涉水,以防湿邪夹杂寒邪伤身。日常注意开窗通风,避免着凉,多晒太阳。
谷雨时节,到处是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,人也要顺应大自然的变化,早睡早起,调养脏器,尤以疏肝健脾、振奋身体阳气为要。
谷雨之后空气湿度大,湿邪易致脾失健运、脾胃不和,出现食欲不佳、呕吐、腹胀、大便不成形或黏腻不爽等症状。因此虽是暮春,饮食上仍需注意养护脾胃。
在遵循“少酸多甘”的同时,宜多食用健脾祛湿之品,如山药、赤小豆、薏苡仁、扁豆、鲤鱼、鲫鱼等。又由于谷雨节气气温升高较快,有些人迫不及待吃起冷饮来,容易伤脾。
在谷雨节气后寒气开始发生,火气郁滞,人们容易寒病于外、热病于内,易伤心神,出现心热烦闷等症。
故此阶段应注意安养神气,调养心神,切忌大喜大悲,而应保持心情舒畅,可选择踏青、听音乐、钓鱼、放风筝、荡秋千、散步、慢跑、太极拳等,以陶冶性情,也可选择静修调气以护心神。

✘忌燥热进补:羊肉、榴莲等助阳生火,加重湿热。
✘忌贪凉伤脾:冷饮伤脾胃阳气,阻碍湿浊运化,脾胃喜温恶寒需谨记。
✘忌熬夜耗肝:肝胆经丑时(1-3点)气血旺盛,23点前入睡可保肝胆正常排毒。
✘忌久坐生郁:“久坐伤肉”影响脾胃,每小时起身活动,刺激足太阴脾经,促进气血流通。
一方面我们要适度保暖,防止寒邪的入侵,同时我们也要防止捂得过度引起“春火”。
尤其是两类患者,一是呼吸道疾病患者,防止冷空气和湿冷的刺激引起气管的痉挛,引起咳嗽。要注意日常保暖,比如说颈部大椎穴、胸部膻中穴。另外,对于敏感人群也要戴口罩防止冷空气的刺激。
在饮食上,可以服用润肺化痰的食材,如百合、雪梨。同时,忌食过寒的食物,比如冷饮,会引起支气管的痉挛。
脾胃虚弱的患者,可能脾胃功能不佳,可能导致一些相应的症状,比如腹胀、食欲不振、大便溏,这时候注意腹部、胸部保暖之外,还要注意相应穿高腰的衣物进行保护。同时,可以服用中药健脾的药物,比如茯苓山药粥,忌冷的食物。